张玉梅:怒放在矿山里的一枝 “ 梅 ” 2011-04-28 来源 : 新华网 ( 广州 )
她有太多的头衔,“计算机应用专家”“煤矿劳动模范”“三八红旗手”,但她还是最喜欢别人喊她“张工”——她就是宁夏神华宁煤集团金能煤业分公司机电高级工程师张玉梅,一个一辈子与矿山“结缘”的女人。
4月21日,张玉梅在矿井下工作。她有太多的头衔,“计算机应用专家”“煤矿劳动模范”“三八红旗手”,但她还是最喜欢别人喊她“张工”——她就是宁夏神华宁煤集团金能煤业分公司机电高级工程师张玉梅,一个一辈子与矿山“结缘”的女人。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
选择:梦想在矿山发芽 1991年7月,20岁的张玉梅从北京煤炭工业学校机电专业毕业。作为优秀毕业生,她被推荐到神华宁煤集团金能煤业分公司(原石嘴山矿务局二矿)运销科当了一名技术员。90年代初期的矿山煤灰漫飞,选择这样一份 “ 灰头土脸 ” 的工作的确让她犹豫过。 三个月后,公司洗煤厂投产,但由于技术力量严重缺乏,厂里无人能操纵当时新引进的PLC(可编程控制器)系统,同时由于资金问题,设备生产厂家又封锁核心技术,无奈之下,很多人提出干脆更换老式控制系统。
4月21日,张玉梅(前左四)在和矿工们一起等待下井工作。新华社记者彭昭之 摄
技术难题没有让张玉梅退缩,反而让她觉得肩上有了份沉甸甸的担子。 “ 我要留在矿山,还要干出个样来! ” 她下了决心。 此后,她白天跟着师傅们在现场研究设备,晚上伏案整理资料、查阅相关书籍,用半年时间就突破了厂家的技术封锁,还将PLC程序进行了改编,成功解决了洗煤厂设备控制问题。
第一次成功,不但使领导和同事对这个小姑娘刮目相看,也更加坚定了张玉梅与机电技术“较量”的信心。
4月21日,张玉梅在井下和地面上的技术员沟通设备维护的问题。新华社记者彭昭之 摄
坚守:难舍那种 “ 情结 ” 攻克技术难题不能单凭热情。张玉梅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了《可编程序控制器》《变频调速技术》《直流拖动数控调速》等上千册机电技术书籍,记下了数以万计的技术参数,并通过自学先后拿到了 “ 机电一体化 ” 的专科和本科学历。
根据工作需要,2000年5月,张玉梅被调到运转队,负责煤矿工业锅炉、主提升、压风机、主排水“四大运转”的技术工作。
4月22日,张玉梅在家里做家务。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
“ 她担负着煤矿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负责,任何一台设备或一个环节出现问题,只要一个电话,不管多晚,张玉梅一定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问题不完,人不走。 ” 机电动力科科长郭宪民说。 她的丈夫陈启明也记不清楚,一年之中有多少次,半夜骑车载着她去矿上,有时一等就要到天亮。
不管是起初小小的技术员,还是现在的机电科副科长,张玉梅始终工作在一线。厂里每台新机器的安装调试,她必亲临现场,任务重时几乎每天都要下矿井。她说,调试阶段是掌握新技术最快的时候,熟悉机器性能才便于解决日后运转中出现的问题。
4月21日,张玉梅在升降机上和矿工们一起下井工作。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
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理论水平,使得设备厂家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常常在她手中迎刃而解。2002年,在公司主力井绞车改数字控制的调试工作中,停车时发出的 “ 哐哐 ” 响声令现场所有技术人员和专家大惑不解,但张玉梅凭经验推断出问题应该出在数控系统的一个程序上。果不其然,技术人员按她的想法修改参数后,响声很快就消除了。
好几家设备生产企业因为她精湛的业务想重金聘请她,有些干脆让她技术参股,但都被她婉言谢绝,原因就是她心中有太多难舍的“情结”,对技术的,对矿山的,以及对领导和同事的。
4月22日,张玉梅(右)在地面上和技术员一起检修设备。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
绽放: “ 梅 ” 开矿山更娇艳 自1993年以来,张玉梅共获得国家级、自治区级、集团级技术创新和QC小组课题攻关成果78项,负责完成了公司主力井提升系统、主扇机房等多项大型技改项目,解决了104主斜井皮带误动作停机等十多项重大安全技术难题,累计创效益2000余万元。
2008年,她被评为机电高级工程师,也是所在公司唯一一位女高级工程师。
4月22日,张玉梅(右一)向几位新来的同事传授工作经验。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
每当提及个人成绩和荣誉,张玉梅总是不忘加上 “ 团队 ” 这个词。 “ 成绩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,破解一项技术难题时的那种喜悦和感动会让你忘记所有的苦和累。 ” 她说。
20年间,一个个技术参数的修正,一次次机器故障的排除,一道道技术难题的攻克,张玉梅硬是凭着一股热情和毅力,在采煤这项男人扎堆的事业中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。
4月21日,张玉梅和矿工们聊天。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
然而,命运并没有十分眷顾这个把青春奉献给矿山的女人。
1995年11月,张玉梅发现自己怀孕了,而当时洗煤厂的技改工程正处于关键阶段,大量的技术问题等着她处理,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,她最终说服丈夫和家人到医院做了流产手术,并在术后第三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。不料,这次手术却让张玉梅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……
4月22日,张玉梅(左)和丈夫一起买菜回家。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
从她丈夫陈启明口中得知,因为这件事,张玉梅总是自责,曾多次提出离婚,但他理解妻子,坚决不同意。之后他们也想过认领一个孩子,但因为她工作忙,一直拖到现在。
张玉梅今年40岁了,矿山工作使她的外表不可能像其他女人那样光鲜亮丽,甚至略显苍老。但当她代表全国1亿多女职工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“全国女职工五一巾帼表彰大会”的颁奖台上时,谁不觉得这朵矿山里的“梅花”在娇艳绽放呢?
4月22日,张玉梅在维修下井控制设备。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
4月22日,张玉梅(左)在车间里向同事介绍修复的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。新华社记者彭昭之 摄
(编辑整理:校友理事会)